运动时,身体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加快.可是, 由此产生出来的能量,只有小部分是用于运动动作之中,而70%的能量却化作了热能.这些热能必须有效地排出体外,否则,体温过高会导致永久性的伤害.一般 来说,运动量愈大,流出的汗水便愈多,流汗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5-2.5L不等.随着运动医学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补液、补糖与运动能力和健康 有了新的认识.大量的科研结果证明,补液不仅只是长时间、耐力性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而且是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项目所不可缺少的.
一、运动时水平衡特点
体液有助于能量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运送养料、氧气并运走废物,维持正常的体温调节。所以,维持正常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十分重要。
(一)运动时脱水
1.出汗增多
在运动中,肌肉收缩使能量消耗增多,体内产热也相应增加,产生的热量可由血液带到皮肤,再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所以,出汗和蒸发汗是运动机体散热的—条重要途径,对维持生理功能极其重要。
运动时出汗的数量依赖于运动强度、体表面积、环境温度。运动员在冷而于的环境下轻微运动时,每小时排汗250毫升是常见的;在炎热的环境中剧烈运动时,每小时排汗量可超过2升。虽然出汗是机体在运动时和热环境中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是,大量出汗将导致体液(细胞内液和外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使体内正常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被破坏,体温升高,脱水的症状也随之而来。所以,运动时汗液的丢失是运动员脱水的主要原因。
2.尿量减少
由于出汗引起血容量下降,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和水增强,尿排泄量下降,这种生理反应有利于细胞外液的保持。
3.运动时水的生成
肌糖原与水结合的力式储存在细胞肌浆内,当运动使糖原分解加强时,这部分结合水释放出来,同时代谢过程也有水生成和释出;但是,运动时释出的水量远远低寸:因出汗丢失的水驻,所以运动性脱水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实属难免。
(二)运动员脱水的危害
对运动员而言,脱水不仅有碍运动成绩,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脱水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当你感到口渴时,体内早巳脱水。大量出汗如不能及时补充,只要脱水量超过2%体重,心率和体温便会上升,影响到运动能力。表11—6列举不同程度脱水的症状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在相对高温的环境中高强度运动,运动员可能发生中暑。所以,运动员防止脱水的出现是极为重要的。要保持机体的水平衡,经常补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些运动项目,如举重、摔跤、拳击等,运动员常会因降体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状态,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在称体重后首先要考虑快速补充水分的问题。
二、运动员补液的必要性
在失水速度低于275毫升/小时脱水阈时,机体并无缺水的感觉,通过随意饮水便可补足。但在热环境下长时间激烈运动中,运动员失水速率远远超过最低阈值,很难避免脱水的发生。由表11-7可见间歇性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相对出汗率不仅不比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低,而且还可高于耐力性运动项目。
脱水后恢复失水的时间拖得越长,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越严重。例如,在整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的距离7.1~14.0千米,在大多数比赛场合下,运动员保持80%最大心率或70%—80%最大摄氧量,体温平均值为39.5℃,体内温度可达40℃。归结其原因,部分是因脱水造成的。所以运动员在达到失水的应激之前就应注意补水。研究已表明,间歇性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网球等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合理补液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合理补液可使运动过程心率减少、体温降低、血浆容量保持,这些生理状况经常是比赛成败的关键。
三、运动饮料的选择
理想的饮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促进饮用;
(2)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
(3)提供能量,增进运动能力。
因此,一个理想的补液饮料或运动饮料必须含有适当的糖浓度、最佳的糖组合和多种可转运的糖,并具有合理的渗透压浓度以促进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
根据现有的知识,选择一个理想的运动饮料时,应该考虑下述因素。
(一)饮料的渗透压浓度
渗透压浓度影响胃排空和小肠的吸收,饮料的渗透压浓度在250—370毫渗透压为佳。所以,通常采用等渗或低渗浓度的饮料。
(二)糖液浓度
糖浓度与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水有关。如果浓度太高,胃排空就减慢,小肠吸收水也受影响。如果糖浓度太低,则不能满足机体对外源性能量的需求。由于糖浓度达到8%时,小肠内水的吸收显著地减少。所以,饮料中的糖浓度以低于8%为宜,建议采用5%—7%(图11—1)。
(三)可转运糖的数目
溶液中含有可转运糖的数目直接与溶质的转运有关。含有多种可转运糖类的溶液能利用多种转运机制来扩大溶质的吸收,从而减弱渗透压浓度对水吸收的影响,增加水的吸收量。因此,选择运动饮料,应考虑溶液含有多种可转运的糖,例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等,以增加糖和水的吸收量。
除渗透压浓度、糖浓度和可转运糖的数目外,还有钠离子浓度、饮料温度以及口味等也需予以考虑。因为,钠离子能促进小肠吸收水分,帮助机体维持体液平衡;冷或温水在胃内排空速率明显高于体温(37~C)水;而口味好则促进饮用。
四、运动员合理补液的方法
补液无统一的公式,运动中液体的丢失量可从运动前后体重之差了解。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
(一)运动前补液
运动前30—120分钟补液300—500毫升,对减少体温升高、延缓脱水发生有益。在特别热的天气,还应额外补液250”500毫升。
(二)运动中补液
运动中补水要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每隔15~20分钟可补液120—240毫升。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补液总量不超过800毫升。
(三)运动后补液
剧烈运动后及时纠正脱水和补充能量可加速机能恢复。有效地恢复运动中丢失的体液应包括液体的总量和电解质两部分。当补液量大于出汗量时,如补液量是150%的失汗量,体液才能很快地达到平衡。补液中钠含量的高低也会影响补液的需要量。当钠浓度高时,尿量会减少,因为钠离子在体内能抓住水分,从而帮助体液的恢复,减少补液量。但是,钠浓度太高影响口感,减少液体的摄人。
应补液的总量可由体重恢复的情况估计,补液仍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不可暴饮。一次大量喝水,只是一时抑制口渴感觉,但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增加心、肾负担,稀释胃液,延长恢复时间。运动后的体液恢复以摄取含糖一电解质饮料效果最佳,饮料的糖含量可为5%—10%,钠盐含量30—40毫克当量,以获得快速复水。不要采用盐片补钠,盐片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脱水,还可引起腹泻。
登录后台 查看权限